縱然歷史已經
翻了頁 黃昏的風吹散
烈日的記憶
豪邁的你 仍執拗的
守護那座烘爐 爐面燻黑
似皹裂的皺紋 守護
半個世紀的餘燼
豪邁中裹著幽微的柔情
湛藍的水 北台灣的晴空
游翻自在如魚 海草搖曳
母親的呼叫聲 猶迥盪在水中
遠方風火的訊息 已抖落林間
你踏著海的笛聲
帶著鮮明的 來自底層的印記
一字字濃墨的書寫
步入不可知的黑白
暗夜 年輕的心 聚集在
陋巷的危樓
理想似寶石 但朦朧曖昧
燃燒的熱情 雙頰如火
引向未來 道路 曲折摸索
奮力探照的是 一對對
年輕發亮的眼睛
祕密是友誼與理想的承諾
一波波喧囂與抗議
結局是無情的漆黑
無助的恐懼
那是抗議者的命運
黑牢裡 母親 家 柔情
牽掛如絲 你細細咀嚼
卡拉瑪佐夫的文字與世界
細細思索
德川與貞觀的智謀
孤伶的凝視一盞火炬
四周黑暗 在漫漫長夜
春風再次吹拂 海水再次湛藍
你又游翻如魚
但未曾忘記風火的召喚
你再次把柔情收藏心底
回到原來的道路
昔日的足跡已紛亂雜沓
道路模糊難辨
你執意守護人道與自由
換來友誼的裂解 永遠的痛
日曬雨淋 在空曠的荒漠
一塊塊磚頭 你辛勤的搬運
務實的堆砌
意欲打造人的世界
一塊塊 手工打上底層的印記
一次次 仰看衆鳥
掠過夕日的天空
潮漲潮落 人聚人散
時日推移 天地倏忽蒼老
歷史已經翻頁
寫不完的故事 任它留在風裡
母親 家 柔情
理想 寶石 世紀的餘溫
風火的訊息 啓示錄的年代
夾著豪邁的幹譙聲
如此無忌
只因兩種扞格的身分
袖口的墨漬 與草根的烙印
融入你的性情
如此渾然天成
日頭已墜 吾友
世事如煙
飄丿是你的一生
(黃武雄,2016/08/15 夜)
【後記】
8月8日週一,我的記事本如此記錄:
「前日中午,接到拓兄病危通知。醒之來電。
已流了一天眼淚。
7/23 他才在這裡與我談論世局,憂心小英團隊無法打開這複雜的局面。7/28 Line訊息給我。隔天便因心肌梗塞送新光醫院。
他剛完成兩部小說,寄來稿本要我先讀,給他意見。我邊讀邊哭。
《呼喚》讀了一半,涙流不停,無法卒讀。」
8月11日週四,醒之用Line問我,可否寫篇文章追思。12日文彬再用臉書私訊詢問。我甚猶豫,自知此時氣力不足。同日下午,我告訴文彬,或許以詩代文。15日夜,接醒之來電,深夜動筆書寫此詩初稿。
有些時候,言語道斷,人很多情意與感悟無法用文字表述。對我來說,
「詩,補文字之不足。」一定要書寫,只好寫詩。
詩可以曖昩,可以跳躍,但此詩力求明白易懂,並符合事實,呼應王拓小說中的寫實主義。
1995年,我於台中養病。曾以筆名鄭本寫「族人」一詩,登在時報人間副刊。詩中有句「我閒散如大溪地的族人,背海面陽,但浮貼一臉憂傷」。拓兄於來訪時忽然問我:你去過大溪地嗎?我答:無。拓兄沈默無語。或許因堅持寫實主義,對跳躍虛擬的時地,亦如此敏感。寫此詩時,當日情景就在眼前。
此詩亦試圖以種種對立面,諸如海水與風火、墨漬與草根、自由與教條、友誼與理想、豪邁與柔情、浪漫與務實,紀實追述拓兄的一生,無一虛擬。正是這些對立面,這些重與輕內在辯證,沈澱成詩末的「飄丿」。
台語「飄丿」,中文無對應的譯辭,這是文化差異使然。瀟洒、落拓、漂泊、柔情、草根、扶弱、又不黏不膩、⋯諸多複雜的面向,融合成一種迷人的性格,尤指男性,此詞讀成 piau-pet。這是台灣底層的用語。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三橫三縱」的爭議 (2016.02.03)
近來北市「三橫三縱」人行單車道的爭議,愈演愈烈。我不得不趕寫這篇文章。此文已刊登於自由時報 [2016.02.04 自由廣場:「三橫三縱」是步向文明的開始/黃武雄)。
因2006春發起千里步道運動,自始便以關切自然環境與弱勢路權為宗旨。「三橫三縱」與我關聯甚深。
大約在2008年首倡時,我用的是「三直三橫」的詞彙。其後發展的波折,我再抽空為文敍述。
/黃武雄 2016/02/04
---------
近日有幾個時段北市大塞車,媒體開始怪責「三橫三縱」人行單車道的施工。有人更質疑:拓寬路面方便行人與單車通行,是否必要?
這樣的批評與質疑,顯現台灣主流社會的短視。台灣的交通,幾十年來只為汽車設計,機車陪襯。單車與行人完全被邊緣化。
但台灣人到世界各進步國家旅遊或考察,發現先進國家對單車行人的路權十分重視。尤其北歐與日本。這是對弱勢路權的尊重。
同時,鼓勵市民使用單車,不止節能減碳,清浄空汚;又有益市民健康,減少各種現代病,降低健保支出。
「單車生活化」,意指市民可以安全的騎單車上下班、上下學、買菜購物;單車不只是用來休閒。這是多年來很多有識之士,共同在努力的目標,也是進步城市的交通象徵。柯P上任之前,與民間環保團體接觸,曾明白表示他認同這個目標。上任之後要開始落實,台北市民應該额手稱慶,為我們的城市環境步向文明而高興。一時的汽機車塞車,只是過渡時期的陣痛。
如果台北市目前汽機車的使用者,因街道設計對行人單車變得友善,有二至三成開始改騎單車,甚至短距離改用步行,那麼交通必然大幅改善,空氣也會變得乾淨。試想一部汽車平均只載一、兩人,所佔路面卻是單車的十倍,是不是改騎單車,反而促使交通順暢?
近年騎單車的人有快速成長的趨勢,U-bike 供不應求,就是清楚的指標。但因道路設計對單車不友善,一出事非死即殘,令人傷痛。一個進步的國家,當然要保護進步運具的使用者。
柯P競選時的政見,是設立「棋盤式」的單車道網絡。當單車道足夠密集,騎單車變成安全便捷,使用者就會大幅增加。我們要有耐心,要看長遠。三橫三縱只是開始,是邁向進步城市的開始。
我年輕時,台北市汽車稀少,機車更是罕見。那時的單車還十分笨重,我從台大騎單車到火車站不過十七分鐘。但今天開汽車,十七分鐘有時還到不了。「交通發達」到底是什麼意思?值得衆人深思。
台灣在變,我們的目光也要改變。視野要打開,看廣看遠。不要只盯著一時的塞車,就大肆批評,喊著要開倒車。只有我們自己的觀念改變,台灣才能步入文明國家之列。
延伸閱讀:
1.三橫三縱是元兇也是解藥/徐銘謙(蘋果日報,2016.02.04)
2.三橫三縱決定柯P是為偉大的市長或魯蛇市長?/吳益政 (蘋果日報,2016.02.04)
3.我見我思-紓解塞車的紅蘿蔔/謝錦芳 (中國時報,2016.02.05)
4.造成大塞車的人不是柯文哲 而是你/愛國青年 (三立新聞網/觀點,2016.02.03)
5.好久不見的台北市大塞車/詹順貴 (蘋果日報,2016.02.03)
6.老照片告訴你,阿姆斯特丹成為自行車天堂不是一蹴可幾的 (fastcompany/一心)
7.荷蘭的單車文化可以複製嗎?綠色交通在台灣的理想與現實/洪靖(想想論壇,2014.11.03)
因2006春發起千里步道運動,自始便以關切自然環境與弱勢路權為宗旨。「三橫三縱」與我關聯甚深。
大約在2008年首倡時,我用的是「三直三橫」的詞彙。其後發展的波折,我再抽空為文敍述。
/黃武雄 2016/02/04
---------
近日有幾個時段北市大塞車,媒體開始怪責「三橫三縱」人行單車道的施工。有人更質疑:拓寬路面方便行人與單車通行,是否必要?
這樣的批評與質疑,顯現台灣主流社會的短視。台灣的交通,幾十年來只為汽車設計,機車陪襯。單車與行人完全被邊緣化。
但台灣人到世界各進步國家旅遊或考察,發現先進國家對單車行人的路權十分重視。尤其北歐與日本。這是對弱勢路權的尊重。
同時,鼓勵市民使用單車,不止節能減碳,清浄空汚;又有益市民健康,減少各種現代病,降低健保支出。
「單車生活化」,意指市民可以安全的騎單車上下班、上下學、買菜購物;單車不只是用來休閒。這是多年來很多有識之士,共同在努力的目標,也是進步城市的交通象徵。柯P上任之前,與民間環保團體接觸,曾明白表示他認同這個目標。上任之後要開始落實,台北市民應該额手稱慶,為我們的城市環境步向文明而高興。一時的汽機車塞車,只是過渡時期的陣痛。
如果台北市目前汽機車的使用者,因街道設計對行人單車變得友善,有二至三成開始改騎單車,甚至短距離改用步行,那麼交通必然大幅改善,空氣也會變得乾淨。試想一部汽車平均只載一、兩人,所佔路面卻是單車的十倍,是不是改騎單車,反而促使交通順暢?
近年騎單車的人有快速成長的趨勢,U-bike 供不應求,就是清楚的指標。但因道路設計對單車不友善,一出事非死即殘,令人傷痛。一個進步的國家,當然要保護進步運具的使用者。
柯P競選時的政見,是設立「棋盤式」的單車道網絡。當單車道足夠密集,騎單車變成安全便捷,使用者就會大幅增加。我們要有耐心,要看長遠。三橫三縱只是開始,是邁向進步城市的開始。
我年輕時,台北市汽車稀少,機車更是罕見。那時的單車還十分笨重,我從台大騎單車到火車站不過十七分鐘。但今天開汽車,十七分鐘有時還到不了。「交通發達」到底是什麼意思?值得衆人深思。
台灣在變,我們的目光也要改變。視野要打開,看廣看遠。不要只盯著一時的塞車,就大肆批評,喊著要開倒車。只有我們自己的觀念改變,台灣才能步入文明國家之列。
延伸閱讀:
1.三橫三縱是元兇也是解藥/徐銘謙(蘋果日報,2016.02.04)
2.三橫三縱決定柯P是為偉大的市長或魯蛇市長?/吳益政 (蘋果日報,2016.02.04)
3.我見我思-紓解塞車的紅蘿蔔/謝錦芳 (中國時報,2016.02.05)
4.造成大塞車的人不是柯文哲 而是你/愛國青年 (三立新聞網/觀點,2016.02.03)
5.好久不見的台北市大塞車/詹順貴 (蘋果日報,2016.02.03)
6.老照片告訴你,阿姆斯特丹成為自行車天堂不是一蹴可幾的 (fastcompany/一心)
7.荷蘭的單車文化可以複製嗎?綠色交通在台灣的理想與現實/洪靖(想想論壇,2014.11.03)
訂閱:
意見 (Atom)